当前位置: 首页 >  > 媒体采访

推行分餐制,餐饮业该做些什么

2020/4/24 18:10:59 人评论

随着餐饮企业近期陆续恢复营业,如何避免顾客在就餐的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成为不少餐厅的防控重点。近日,全国多地发出健康饮食的倡议,号召餐饮企业推广分餐制。  推广分餐制,餐饮从业者如何兼顾顾客就餐体验?如何在捍卫舌尖上安全的同时,保证舌尖的味道?对此,中…

       随着餐饮企业近期陆续恢复营业,如何避免顾客在就餐的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成为不少餐厅的防控重点。近日,全国多地发出健康饮食的倡议,号召餐饮企业推广分餐制。

  推广分餐制,餐饮从业者如何兼顾顾客就餐体验?如何在捍卫舌尖上安全的同时,保证舌尖的味道?对此,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公筷公勺:

  辨识度有待提高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川菜馆入口处,服务人员正在为陆续前来用餐的顾客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走进门店,记者注意到,在大厅醒目处张贴有关使用公勺公筷的宣传海报,餐桌上摆放着标有“公勺公筷 文明取菜”的提示卡。在顾客按照安全距离要求落座后,服务人员提醒道:“欢迎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餐桌上多放一副公筷公勺,每人两副筷子,其中一副是公筷……随着餐饮行业陆续复工,公勺公筷开始成为餐桌标配。

  走访北京市朝阳区多家餐饮门店,记者发现,大部分门店能够做到积极主动提供公筷。但门店提供的公筷多以颜色进行区分,与私筷相比辨识度较低,顾客面对两双筷子往往“难辨雌雄”。“有时跟朋友喝点儿小酒,聊着聊着,一不留神儿,公筷就变私筷了。”张先生尴尬地说道。

  “我们联系厂家定制了专门的公筷。”朝阳区一家眉州东坡酒楼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定制的公筷将印有“公筷”标识,并在材质、长度、颜色上与私筷相区分。

  如何让顾客更自然地拿起公勺公筷,宁波市作出了相关探索。日前,《宁波市公筷公勺使用导则》(试行)发布。导则显示,当前宁波公筷采用的底色是港口蓝,其中融入了当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始港的相关元素,如老外滩、天封塔、鼓楼等。公筷公勺的筷头部分配有设计的水墨“甬”字logo。

  此外,导则还鼓励餐饮企业在具备以上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制作,进一步提升市民对公筷公勺的辨识度。

  餐前分餐:

  菜品温度成关键

  除公勺公筷外,部分餐饮门店表示可提供餐前分餐服务,即上菜前,按就餐人数将菜品分成单份,重新摆盘,每人一份呈现于消费者餐桌上。

  “公勺公筷能减少交叉感染,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但相比之下,餐前分餐减少共用餐具使用,防止交叉感染的效果更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郭红卫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餐前分餐,保证了“舌尖上的安全”,能否留得住美味?“菜品没有分餐前看起来让人有食欲,吃起来口味也稍稍差了些。”美食博主晓晓在一家餐饮门店和朋友体验了一次餐前分餐服务后,表示并不是很令人满意。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周鸿承介绍说,在传统烹调工艺体系中,部分菜式是为了聚餐而发明的,并不适宜分餐,例如淮扬菜中的松鼠桂鱼。

  事实确实如此,部分餐饮门店对餐前分餐持谨慎态度。“以鱼类菜品为例,像水煮鱼、酸菜鱼、巴沙鱼等经切片处理后的菜品目前可以分餐;对于以整条鱼呈现的菜品,由于缺少相关分餐经验,担心影响顾客就餐体验暂不提供分餐。”眉州东坡酒楼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温度是菜品的生命,是影响菜品风味口感的因素之一。北京烹饪协会副会长屈浩在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时认为,分餐关键在于保证菜品的温度。“以清蒸鱼为例,如果切分、盛放的时间过长,温度会随之下降,这样一来就没有整条鱼吃起来鲜美。”

  如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屈浩认为,一方面有赖于创新,包括加大对保温餐具的研发力度,对部分整体造型特性强的菜品,在餐前呈现、餐中派菜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另一方面加强对服务师的分餐培训,提高服务效率。”

  “一人食”:

  细节提升分餐体验

  一人一火锅,相邻餐位间竖有用透明材质制作了隔板,顾客在隔板内就餐,透明隔板打造安全空间的同时,不妨碍顾客与旁人正常交流。这是记者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呷哺呷哺华贸中心店看到的一幕。

  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呷哺呷哺集团市场部副总裁张东介绍说,目前呷哺呷哺集团已有多家门店采用了隔板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创新。“部分门店在隔板位置又增加了手机支架,既保障了顾客用餐的安全空间,又不会因为一人食而感到孤单。”

  作为分餐制形式之一,天然带有分餐制属性的“一人食”,疫情期间又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根据美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一人食”日均销量上涨明显,3月上旬日均销量比2月上旬上涨了252.1%,比餐饮行业整体日均销量同期的涨幅高152%。

  “一人食”的增长,折射出餐饮行业“安心消费”以及消费者趋向分餐的新趋势。在张东看来,相比合餐制,“一人食”这样一人一份的用餐方式更易满足年轻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他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讲述了曾经这样一幕:5位年轻顾客曾一起到店消费,点餐用了10多分钟。“顾客点了5种不同口味的火锅底料,年轻顾客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的同时,也能实现了聚会体验。”

  郭红卫表示,分餐不仅能避免疾病通过餐具传播,还可以根据每人每餐所需营养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和健康饮食。按需提供餐食的同时,也减少了食物浪费。作为分餐制形式之一,一人食不仅是为了保卫“舌尖安全”,更是引领一种文明就餐新风尚。

  据张东介绍,今年呷哺呷哺集团将继续强化“一人一锅”的分餐就餐方式和优质单人套餐的商业模式,加大对优质单人套餐的开发力度。“在确保火锅营养均衡的同时,也让套餐的选择更加丰富,每天吃不重样,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高频消费需求。”


文章出处:邢灿:《推行分餐制,餐饮业该做什么》,《中国城市报 》,2020年04月20日,第22版。

zgcsb2020042022_b.jpg

相关资讯

  • 担任鲜生记第二季袁枚(3-4集)、李渔(5-6集)学术顾问

    受央视纪录片鲜生史第二季导演团队邀请,担任中华食圣袁枚和美食哲学家李渔2集学术顾问,进行专业指导和把关。该片于2023年在央视播出。袁枚——官场混得不开心,县令做了七年仍是县令,索性辞官回到南京小仓山,一心做他的随园主人。不做官还可做美食家,人生何处不是学…

    2023/11/19 16:57:28
  • 受邀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之“奇趣研究所”

    近期,受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组邀请,参加“奇趣研究所”录制,汪涵、赵荣光等老师出席。讲解现代餐桌礼仪知识以及古代“文会图”等传统饮食文化知识。

    2021/11/9 12:21:12
  • 新华书评:陈学智《一个城市的味觉遗香》读后

    中国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与记忆。城市气质的精、气、神由多种元素构成,食物无疑是最具穿透力、最有普泛性和最具历史悠久性的精、气、神表征。最近,由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周鸿承博士所著《一个城市的味觉遗香:杭州饮食文化遗产研究》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靠山吃…

    2020/4/15 17:34:48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