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采访报道,2018年11月30日
这两天,多场主题论坛亮相正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文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就如何充分激发长三角文化创新活力,将长三角真正建成国际知名、有影响力的文化都市群展开脑力激荡。
江苏台记者王尧:在由江苏主办的“运河文化”主题论坛上,来自三省一市的专家,问诊把脉大运河长三角段的高质量发展,并就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言献策,使大运河成为长三角地区共同的财富。
在论坛上,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宣布成立,基金将重点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首期规模200亿元。专家认为,大运河融汇了长三角地区吴越、淮扬、楚汉、皖江、淮河、徽州等地域文化,大运河文化带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利用沿运河城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区位优势,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从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说,主要是要有一个协同和协作发展的思考或者规划,每个城市不要单打独斗,做好城市之间的层级的配置、做好规划、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在整合以后,大家把资源凑在一起,有新的理念和框架,把蛋糕做大。
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周鸿承说,要加强基础的理论研究,在基础历史事实搞清楚的情况下,再进行规划设计。长三角地区的运河文化带建设,应该建设成为江南地区最浪漫的美好生活体验地带,以及最佳的运动休闲场所、最具人文历史的景观河。
此外,多场主题论坛直击“数字经济拓展文化产业新空间”“江南文化与新时代发展”“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等议题。
专家认为,文化产业要与数字经济、数字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形成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拉动文化消费。同时,三省一市要发挥各自优势,建设既有品牌又有鲜明特点的文化高地,在平台建设、产业协作、品牌塑造上发力,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刘承武 王尧 耿昊东 曹鹏 郭彧 夏敬栋 郭艺 编辑/胡超)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