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科研信息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时代价值暨良食理念与良食倡议的中国实践研讨会在杭举行

2021/4/21 20:12:40 人评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4月16日,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子活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时代价值暨良食理念与良食倡议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4月16日,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子活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时代价值暨良食理念与良食倡议的中国实践研讨会在杭州中华职业专修学校举办。

会议由周鸿承博士主持,杭州金莲寺住持常满法师作了“从素食到素心:佛教素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主题报告,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行动轨道二核心领导成员及第一组组长,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简艺主任作了“良食理念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与会专家一直认为:新时代中国有一批致力于推广健康饮食观念的社会活动者在大力推广“良食理念”——他们认为改变现有的饮食结构和生产方式能够积极有力地延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公众健康,并且在人口增长情况下更好地保证粮食安全以及社会公平。“不应该浪费食物”“没有人应该挨饿”“没有任何理由需要让农场动物遭受虐待”等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等观念是一致的。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与会的专家还有:杭州中华职业专修学校陈金莲校长、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首席项目官周静女士、浙江省中小学膳食标准专业委员会葛柏浩秘书长、黑龙江大学朱桂凤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饮食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沈珉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郑南副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老师孙刘伟老师、杭帮菜研究院传承培训中心叶方舟主任、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鸿承博士。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观看了《泥土的馈赠》纪录片。本次会议还得到杭金莲寺、龙坞茶器院、浙江省饮食文化研究院、杭帮菜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的支持。

微信图片_20210419130829.jpg

部分嘉宾观点分享:

宋代立国之初崇尚饮食节俭,但北宋中期以后饮食浪费逐渐成风。一些有远见的文人士大夫开始倡导节约,如罗大经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曾巩指出:“用之有节,则天下虽贫,其富易至也。”另外宋代文人渲染饮食的因果报应,传递“俭能善终”的观念。还有一些士大夫重视节俭家风的培养,陆游教导子孙“饮食但当取饱而已。”总之,终宋一代,文人士大夫的饮食节俭观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个层面进行阐发,努力营造“俭以养德”的社会氛围。

——孙刘伟博士:宋代文人的饮食节俭观


美食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情感,而美食类题材能够让人身心愉悦。2012年,央视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满足了人们视觉和味蕾的双重体验,带动了整个“美食类”纪录片、综艺和美食直播市场的火热发展。近年来,“美食类”热点频现的根本原因在于:1、美食类话题的高普适度。2、美食所具有的极致诱惑力。3、美食类话题的高分享性。4、美食类话题和短视频的低准入性。5、美食类话题易给人带来的满足感。精美的制作与轻松的节奏或感人的故事,既满足了观众对美食的渴望,又可以让观众在抹口水的同时获得内心的满足。说到底,美食类热点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是极具时代精神。美食类话题在挖掘美食承载的情感和价值观等文化属性和精神价值的同时,更应表达美食所代表的“重食、惜食、抑食”——重视民食、珍惜粮食、抑制奢食的健康合理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来传递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好。

——郑南博士:美食题材为何热点频现:美食纪录片、综艺与平台直播


相关资讯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